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对华夏民族防病治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合用也”。中国名医张仲景也认为药物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或须皮去肉,或支皮须肉,或须根去茎,或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后世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更是繁多,说明中国中药炮制学源远流长,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北京上工苑中医门诊部通过加热、炒制、煅制等手段从而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改变性能、增强药物联系等的效果。通过中药炮制手段不仅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还可以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同时可以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中药炮制的技术方法:
一、净选加工
净制是中药炮制第一道工序,几乎每种药材在使用前均须进行净制。其主要目的有:分离药用部位、进行分档、除去非药用部位、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等。
二、饮片切制
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主要目的在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炮炙、调配和制剂;更有利于鉴别和贮存。
三、炒法
炒法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预热容器内,加辅料或者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炒法按火候要求的不同,分为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炒熟、炒焦、炒黑之分。加辅料炒法则在宋代以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医疗要求,结合药物性质,炒法可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每类又包括数种操作方法。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其目的在于增强药效,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作用,矫臭矫味,利于贮存和制剂等。
四、炙法
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一种炮制方法。由于辅料不同,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以达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和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的作用。
五、煅法
煅法是指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明煅法、煅淬法、扣锅煅法(田煅)。以利于药物质地、药性、功效发生变化,使药物质地疏松,利于粉碎和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减少或消除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或产生新的药效。
六、蒸煮烊法
蒸、煮、蝉法为一类“水火共制”法。这里的“水”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酒、醋或药汁(如甘草汁、黑豆汁)。
七、复制法
复制法是指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其目的是: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2、改变药性;3、增强疗效;4、矫臭矫味。
八、发酵与发芽
发酵与发芽均系借助于酶的作用,使药物通过发酵与发芽过程,改变其原有性能,增强或产生新的功效,扩大用药品种,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这两类方法都必须借助于酶和微生物的作用,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
九、制霜法
制霜法是指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分类分为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等。
十、其他制法
其他制法是指对某些药物采用烘、焙、煨、提净、水飞及干馏等加工炮制的一类方法。其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疗效,改变或缓和原有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药物达到一定的纯净度,便于粉碎和储存等。
截至2016年,常用中药加工与炮制技术主要包括对原药材净制、切制、炮制(炒药,炙药,煅药,蒸煮焯法,发酵、制霜法及其他制法等)三个环节。
中药炮制的作用:
1.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的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2.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②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③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
3.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药物的炮制方法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而定的。药物的性质决定了药物的理化作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入不同的辅料,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中药经过炮制以后,由于温度、时间、溶剂以及不同辅料的处理,使其所含的成分产生不同的变化。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是很复杂的,就某种具体的中药材来说,其中所含的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尽管目前对于大多数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还不十分清楚,然而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中药材中可能起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在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树脂、有机酸、油脂、无机盐等几类成分中。炮制就是要保留有治疗作用的成分,去除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